山洞前林禾特意留了一小塊地,就是為了種些野蒜和折耳根。
這樣的調(diào)味品種在家門口再好不過,需要的時候一出門就能摘到,既方便又無需操心保鮮的問題。
折耳根適應(yīng)力強,林禾移栽的時候沒費太多功夫。
至于野蒜,林禾將其分株后晾了半個時辰才栽種好。
午膳沈大山為了省時沒回來,林禾她們也就著干筍湯,吃了幾個早上煮的土豆。
王三娘扛著鋤頭去找沈大山,林禾則留在家里做豆腐。
昨晚泡在陶盆里的黃豆,林禾端了出來,伸手去捏黃豆,吸飽水分的黃豆輕易就能捏碎豆皮。
這個程度就代表黃豆已經(jīng)泡好了。
林禾把陶盆里的水都倒干凈,將泡好的大豆分批放進(jìn)石臼中,用清洗干凈的木槌反復(fù)捶打。
“咚咚咚”的聲音停下,林禾擦了把額頭上的汗,“大妞、二妞你們倆幫我倒些水進(jìn)來?!?/p>
大妞拿著陶碗站在蓄水池旁,“奶奶,要舀一碗水嗎?”
“不用,只要蓋住碗底就行?!?/p>
林禾沒讓她打滿一碗水,是怕她把握不好度,倒水的時候倒多,干脆少舀一點,想多倒也沒水。
水加入石臼中,林禾從捶打轉(zhuǎn)變成研磨,盡量把黃豆豆皮碾碎,減少殘渣。
莫約一刻鐘后,石臼里的黃豆變成漿水狀。
二妞見狀忙遞上昨晚編好的茅草袋子。
茅草袋子是林禾參考帆布袋的形狀做出來的,就是為了方便用來過濾豆渣。
大妞和二妞幫著撐住茅草袋子,林禾把石臼抬起,用手將石臼里的豆渣也一并倒入茅草袋子中,下面還用陶盆接著。
林禾把茅草袋子系緊,用手反復(fù)擠壓五六次,豆渣都被過濾出來,陶盆里剩下滿滿一大盆的豆?jié){。
林禾把盆里的豆?jié){轉(zhuǎn)入陶鍋中小火煮沸,期間不停地攪拌鍋中的豆?jié){,避免糊底。
煮完漿之后,就進(jìn)入到點鹵的步驟,沒有石膏,但鹽鹵的效果同樣很好,甚至更方便。
上次帶回來的鹽還剩下小半罐,足夠完成這次點鹵。
倒出鹽溶于水之后,林禾一手握著木棍,一手拿著陶碗,緩慢往陶鍋中倒入鹽水,邊倒邊攪拌,不一會兒鍋中就出現(xiàn)了絮狀沉淀。
莫約等了一刻鐘左右,陶鍋中的豆?jié){開始慢慢凝固,但表面還浮著一層豆腐腦。
林禾用陶碗將這些浮在表面的豆腐腦都舀了出來,連湯帶水裝了足足半盆。
剩下在鍋中的“豆腐腦”狀的絮狀物都倒入鋪了草席的竹筐里,表面再蓋上一層草席,最后壓上兩塊扁平的石頭,放在一邊等著瀝干水分。
大妞二妞被放在一旁的豆腐腦吸引目光,林禾注意到,舀了兩碗出來,還帶著熱氣。
林禾轉(zhuǎn)身又把中午剩下的半碗筍干切碎,倒了一些在豆腐腦上面,又加了些鹽。
沒有糖,只能吃咸豆腐腦。
林禾將黃豆捶打研磨的很細(xì),做出來的豆腐腦自然也不差。
入口絲滑,帶著黃豆的清香,再配上干筍丁有韌勁的口感,大妞二妞抱著碗吃得頭都不愿意抬。
林禾偏愛甜豆腐腦,不怎么愛吃咸豆腐腦,但現(xiàn)在簡單的咸豆腐腦也是一道難得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