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tài)好,朋友自然多
社交場上的信心比機智更加重要。
——拉羅什富科
自我訓練,戰(zhàn)勝孤獨
孤獨的人常常獨自生活,很少朋友,也很少進行社交活動。他們害怕社交風險,往往在交際中感到消極。
人人都有感到孤獨的時候,但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戰(zhàn)勝孤獨。有些人的孤獨是內在而穩(wěn)定的,他們面對孤獨無能為力,束手無策;而有些人的孤獨則是外在而可以控制的,這些人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時間里感到莫名的孤獨,他們相信自己能夠駕馭它,并能積極地做些排除孤獨的事情。
真正的孤獨,往往存在于那些雖然進行著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卻沒有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人之中。事實上,不管你是置身于人群,或是獨處一室,只要你對周圍的情況缺乏起碼的了解,與你身處的世界無法溝通,你就會體會到孤獨的滋味。
孤獨一般有兩種類型:其一是情緒性隔絕,指孤獨者不愿意與周圍人來往;其二是社會性隔絕,指孤獨者不具有朋友或親屬的關系網(wǎng)。
孤獨產(chǎn)生的原因多而復雜,比如事業(yè)上的挫折、缺乏與異性的交往、失去父母的愛、夫妻感情不和、周圍沒有朋友等。此外,孤獨的產(chǎn)生也與人的性格有關。比如,有的人情緒易變,常常大起大落,容易得罪別人,因而使自己陷入一種孤獨的狀態(tài);還有的人善于算計,凡事總愛斤斤計較,考慮個人的得失太重,因此造成了人際交往的障礙。
孤獨對人體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據(jù)統(tǒng)計,身體健康但精神孤獨的人在十年之中的死亡數(shù)量要比那些身體健康而合群的人死亡數(shù)多一倍。人的精神孤獨所引起的死亡率與吸煙、肥胖癥、高血壓引起的死亡率一樣高。
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孤獨者的一些行為,常常使他們處于一種不討人喜歡的地位。比如,他們很少注意談話的對方,在談話中只注意自己,同對方談得很少,常常突然改變話題,不善于及時填補談話的間隙等。心理學家指出,如果孤獨者受到一定的社交訓練,如學會如何注意與對方談話后,他們的孤獨感就會大為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