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諒帶兵還沒跑出安定地界,就看到前面一支大軍擺開,中軍大旗之下,一個羽扇綸巾的文士端坐在素車之上,不是諸葛亮又是誰?
崔諒見狀,立刻調(diào)轉(zhuǎn)馬頭逃走,只是才轉(zhuǎn)身,高翔、木鹿大王又從后面包抄了上來。
只見四周軍士大喝:“降!”“降!”“降!”
聲音振聾發(fā)聵,崔諒知道自己現(xiàn)在是窮途末路了。
崔諒的心頭一片絕望,環(huán)顧四周,皆是蜀軍的旗幟,馬謖、吳懿、高翔、兀突骨,四位蜀將分別從四面圍困而來,他已無處可逃。
諸葛亮緩緩地從素車上站起,目光如炬,透過戰(zhàn)場的迷霧直視崔諒。他輕聲言道:“崔諒,汝尚欲戰(zhàn)乎?何不早降,以免更多無謂流血?!?/p>
崔諒木然立馬,望著這位智謀非凡的蜀漢丞相,心中泛起一絲漣漪。他自問并無背叛之心,一生為魏守邊,但如今,身陷絕境,方知匹夫之勇難敵良策妙計。
他長嘆一聲,拋下手中長刀,凝視諸葛亮道:“孔明,我崔諒敗則敗矣,無須多言。只求丞相好生照顧安定百姓,我愿降?!?/p>
諸葛亮點了點頭,手持羽扇輕輕一揮,蜀軍士卒上前將崔諒及其殘部綁縛,卻依諸葛亮之命,未加以侮辱。
隨后,諸葛亮率領(lǐng)大軍開入安定城中,不發(fā)一箭,不傷一民,城內(nèi)百姓原以為會遭受戰(zhàn)火洗禮,不料蜀軍治軍嚴(yán)明,對百姓更是秋毫無犯。諸葛亮安頓好百姓后,便叫來崔諒問話。
“天水太守認(rèn)識嗎?”孔明目光炯炯的看著崔諒。
“那人是楊阜之族弟楊陵,和我算是鄰郡,還有些交情?!贝拚彺鸬馈?/p>
“今天我想讓你進城,勸降楊陵,拿下天水城,可敢去?”諸葛亮問道。
崔諒雖然剛敗被俘,但諸葛亮的誠意和對安定百姓的照顧讓他感受到這位蜀漢丞相的寬厚與智慧。面對諸葛亮的請求,他心中雖有萬般滋味,卻也明白這是為自己與天水百姓謀一條生路的機會。
他深吸一口氣,定了定神,最終點頭應(yīng)允:“丞相如此仁厚,崔諒雖不才,愿盡力一試?!?/p>
諸葛亮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下令為崔諒松綁,并命人為他準(zhǔn)備出行的馬車,同時派數(shù)名親信隨行保護,確保其安全抵達天水城。
幾日后,崔諒抵達天水,他沒有直接表露來意,而是先私下會見了楊陵,將安定的情況如實相告,并陳述了諸葛亮的仁政與對未來的承諾。
楊陵聽聞崔諒的描述,心中波瀾起伏。
楊陵說道:“崔兄,我等受魏王大恩,怎么忍心背叛魏王,不如將計就計。”
崔諒聞言有些搖擺不定,“怎么將計就計?”
“我們假裝獻城,等蜀軍進入城內(nèi),再來個甕中捉鱉,在城內(nèi)坑殺一波蜀軍,崔兄以為如何?”
楊陵目光灼灼的看著崔諒。
崔諒心中驚訝,不知道楊陵哪來的膽子,但看他這樣,心中下定決心,
“好,那就將計就計,明日引蜀軍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