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hù)眼關(guān)燈

第180章 暗流結(jié)社 (第1頁)

泗水屯的寒冬,如同一塊巨大的磨石,緩慢而殘酷地碾磨著每一個屯民的生命力。官府的租賦像懸頂之劍,饑餓和寒冷是無孔不入的敵人。在這樣令人窒息的絕望中,一種無聲的、自發(fā)的力量,如同地下的暗流,開始在屯民之間悄然涌動、匯聚。

那晚“偷糧濟(jì)孤”的事件,像一顆投入死水的石子,漣漪擴散得遠(yuǎn)比張偉預(yù)想的更遠(yuǎn)、更深。它打破了屯民之間長久以來因生存競爭而形成的冷漠和戒備,喚醒了一種被壓抑已久的、屬于同類的共情和聯(lián)結(jié)。

起初,只是零星而隱蔽的善意。有人會在深夜,將自己省下的最后一口麩餅,悄悄塞進(jìn)鄰居漏風(fēng)的門縫;有人會在巡夜的兵卒過去后,將撿來的干柴分給隔壁咳嗽不止的老人;寡婦家那個奄奄一息的孩子,開始時不時地能在門口發(fā)現(xiàn)一小碗不知誰放的、摻了草根的稀粥。

這些舉動小心翼翼,幾乎不留下任何痕跡。沒有言語,沒有感謝,甚至沒有眼神的交匯。仿佛只是黑夜中一陣偶然吹過的風(fēng),不留痕跡,卻帶來一絲微弱的暖意。

但漸漸地,這種沉默的互助開始有了雛形。幾個平日里相對正直、在屯民中略有威望的老人(比如那位信守承諾埋葬了老鐵頭和王老漢),開始有意無意地在田間休息時,湊在一起低聲交談。他們不再僅僅抱怨天氣和官府,而是開始商量更具體的事情:

“東頭老孫家的娃,燒了三天了,再沒點藥,怕是不行了……”

“西邊那家,男人癱了,就靠一個女人撐著,地里的草都快比苗高了……”

“眼看要開春了,種子還沒著落,官家貸的種芽率太低,得想法子換點好的……”

這些交談,不再是絕望的哀嘆,而是帶著一種試圖解決問題的務(wù)實。張偉和徐元直因為識些字、有些見識(尤其是徐元直算賬清楚),也被隱隱地納入到這個松散的圈子邊緣。他們不輕易發(fā)言,更多的是傾聽和觀察。

一個極其原始、脆弱的互助網(wǎng)絡(luò),在死亡的陰影下,開始悄然編織。

它的運作方式,充滿了底層生存的智慧與無奈:

?信息互通:誰家有了難處,誰發(fā)現(xiàn)了可以食用的新野菜源,哪里有小吏巡查的規(guī)律,這些零碎的信息開始在信任的小圈子里悄悄流傳。

?勞力互換:張家男人病了,李家會悄悄派個半大孩子去幫他家鋤半天草;王家女人要照顧嬰兒,趙家婆媳會順手幫她擔(dān)兩桶水。這種互助不計報酬,基于一種“今天我?guī)湍悖魈炷憧赡軒臀摇钡臉闼仡A(yù)期。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