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在朝堂上針鋒相對,互不相讓。一時間,朝堂上氣氛緊張,眾大臣們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皇帝坐在龍椅上,靜靜地看著眼前的一切,表情凝重。他知道,這場爭論不僅僅是關(guān)于歷法的問題,更涉及到中西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剛開始鰲拜在一旁冷眼旁觀,心中暗自盤算。他心想,楊光先這老狐貍倒是懂得抓住時機,利用日食之事打擊湯若望。不過,這湯若望也不是省油的燈,這場爭論怕是不會輕易收場。
此時,鰲拜站出來,大聲說道:“皇上,臣認為,不妨讓雙方各自證明自己歷法的準確性。如湯若望所言屬實,自然是大功一件;若有誤,當嚴懲不貸?!?/p>
這時,康熙抬手示意道:“準奏,二位愛卿不必爭執(zhí),既然都說自己的歷法準確,不如等到日食之時,一驗便知?!?/p>
康熙轉(zhuǎn)頭看向禮部官員,“傳令下去,明日下午,朕將攜百官一同觀日,見證孰是孰非?!?/p>
鰲拜和楊光先對視一眼,各自心中都有了計較。鰲拜心想,無論結(jié)果如何,他都要讓湯若望背上罪名;楊光先則信心滿滿,認為《大統(tǒng)歷》絕不會出錯。
兩人領(lǐng)命而下,一場關(guān)于歷法的爭斗就此展開。
湯若望深知《時憲歷》的精確性,心中信心滿滿;而楊光先則仗著有鰲拜撐腰,企圖借此機會廢掉《時憲歷》。究竟誰能勝出,眾人拭目以待。
楊光先下朝后,便馬不停蹄地趕回欽天監(jiān),并找到了他的親信吳明恒。只見他眉頭緊皺,一臉憂慮地開口問道:“吳大人啊,對于今日朝堂之上發(fā)生的事,您有何看法呢?”
吳明恒與楊光先是同鄉(xiāng),而且同樣堅定地支持著《大統(tǒng)歷》,他們二人曾多次與湯若望展開激烈斗爭。此刻,吳明恒毫不猶豫地再次站在了楊光先這邊。
他語氣堅定地回答道:“楊大人,咱們回族的《大統(tǒng)歷》自元朝起沿用至今,歷經(jīng)近四個世紀,從未出現(xiàn)過任何差錯!”接著,吳明恒列舉了一系列歷史事實來證實《大統(tǒng)歷》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楊光先聽后,不禁哈哈大笑起來。他冷笑一聲,說道:“是啊,可那順治皇帝卻偏偏推崇《時憲歷》,不就因為湯若望治好了太皇太后的病嗎?而現(xiàn)在康熙皇帝支持湯若望,也不過是因為湯若望曾經(jīng)向順治帝進言,讓當今圣上得以繼承皇位罷了?!?/p>
吳明恒連連點頭,表示贊同。他義憤填膺地說:“正是如此!皇上執(zhí)意要采用《時憲歷》,導致我們的《大統(tǒng)歷》被廢棄。若是能夠恢復《大統(tǒng)歷》,哪怕下官為此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啊!”
楊光先和吳明恒對《大統(tǒng)歷》充滿了深厚的情感和堅定的信念,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更是民族自尊心的體現(xiàn)。然而,面對現(xiàn)實的壓力和政治的較量,他們的愿望能否實現(xiàn),恐怕還需要經(jīng)歷更多的波折和挑戰(zhàn)。
楊光先此時站起來說道:“吳大人,鰲中堂已經(jīng)允諾,若我們能扳倒湯若望,便可坐到監(jiān)正的位置上,到時候《大統(tǒng)歷》恢復,我們便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并且能將這幫洋人趕出京城,乃至趕出大清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