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hù)眼關(guān)燈

第146章 楊戩能懂的痛 (第1頁)

楊戩站在一邊,看著鏡中的畫面,是感慨萬千。

但他始終未發(fā)一言。

實(shí)在是懶得跟天庭這幫神仙分辨。

天庭之上,冠冕堂皇者眾,能知人冷暖者稀。

這滿殿神佛,論起道行法力,個(gè)個(gè)都高深莫測。

可論起人心人性,怕是還不如他灌江口麾下那些飲毛茹血的草頭神來得通透。

草頭神們快意恩仇,知曉何為忠義,何為血性。

而這些仙官,萬載修行,修到最后,倒把那一點(diǎn)人味兒給修沒了,只剩下一具空洞的神仙骨架,與一肚子冰冷的規(guī)矩條陳。

凡人根性?

扶不上墻的爛泥?

他心下暗道,好一番清高之論,好一番無情之言。

這些神仙一個(gè)個(gè),身居高位,享萬年清凈,口中談的是天數(shù),是道心,是取舍。

可你們誰的父母,曾被人如豬狗般囚于枯井?

誰的弟妹,曾因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最終曝尸荒野?

這世上,最輕巧的便是道理,最無用的也是道理。

當(dāng)那刀斧未曾加于己身之時(shí),誰人不能說幾句“隱忍”“顧全大局”的漂亮話?

君子報(bào)仇,十年不晚?

好個(gè)十年!

父母在井下受難,朝不保夕,你叫他如何去尋個(gè)清凈洞府,安安心心地坐上十年?

那不是修仙道,那是修chusheng道!

他若真能舍了父母,獨(dú)自修行,那才叫真正的天性涼薄,禽獸不如。

到了那時(shí),你們這起子人,怕是又要換上一副嘴臉,說他“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堪造就”了罷?

橫豎,話都叫你們說盡了。

他救,是魯莽。

他不救,是涼薄。

他救不成而逃,是懦弱。

他報(bào)了仇,卻又隨父母而去,是愚鈍。

在這斬仙臺上,在這九重天里,他陸凡無論怎么選,都是錯(cuò)。

因?yàn)樗莻€(gè)凡人,他有人心,有凡俗的牽絆。這便是他的原罪。

楊戩自己也是人子。

昔年為救母親,他曾斧劈桃山,與自己的親舅舅刀兵相向,鬧得三界震動(dòng)。

他知曉那種眼見至親受苦,自己卻無能為力,恨不能將天都捅個(gè)窟窿的滋味。

那是一種能將骨血都燃燒成灰的煎熬。

他也是兄長。

為了護(hù)住三妹楊嬋,他甘愿擔(dān)下所有罪責(zé),將她安置于華山,看似囚禁,實(shí)則保全。

他明白一個(gè)兄長對弟妹的那份牽掛,是何等的沉重。

所以,鏡中陸凡所行之事,在他眼中,沒有一處是錯(cuò)的。

他與陸凡,何其相似?

只是,他楊戩生來便有神力,師出名門,手中更有開山裂石的神兵。

他,賭贏了。

而陸凡,只是一個(gè)凡人。

他所有的,不過是一腔血勇,與圣人隨手賜下的一段仙緣。

他用這血勇去沖,去撞,撞得頭破血流,家破人亡。

到頭來,仙緣救不了他的父母,只救了他自己的性命。

可這性命,于一個(gè)已經(jīng)一無所有的人而言,又要來何用?

活著,不過是日日夜夜,受那剜心之痛的煎熬罷了。

死,于他而言,不是想不開,而是唯一的解脫。

是一家人的團(tuán)圓。

別說如今已知曉,這陸凡的前身,正是自己那為保全弟妹而身死道消的大哥楊蛟。

便是不知曉這一層因果,單憑陸凡這一世的所作所為,他也全然站在這凡人一邊。

『點(diǎn)此報(bào)錯(cuò)』『加入書架』